据乘联会预测,4 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计达 60 万辆,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长 114%,大盘走势强劲。
参考下图可以看出一些变化:其一,自主新能源绝对强势,但合资品牌还是迎来了一丝丝曙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北京奔驰和智马达在 4 月都拿到了预估资格,预计批发量在 4000-6000 辆之间;其二,有传统大厂背景的新能源品牌明显发力,整体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销量遥遥领先于新势力。从长远来看,国内新能源依旧会回到大厂为主、新玩家为辅的格局中。
据比亚迪最新产销快报显示,4 月份,比亚迪累计销量达 210295 辆(含腾势品牌),同比增长 98.3%,继续以一骑绝尘的优势稳坐头把交椅。在比亚迪的销量版图中,王朝和海洋系是绝对的主力,两大系列 4 月总计销量达到 198941 辆。不过,相比于输出稳定的王朝和海洋系,更有看点的是腾势。
自重回比亚迪怀抱后,腾势品牌可以说一路高歌,旗下首款 MPV 车型腾势 D9 销量极速增长,不仅在横跨春节的 1 月实现了 6439 辆的交付量,同时 3-4 月连续两月销量破万,1-4 月,其累计交付已达到 44491 辆,如果算上大订,其销量已破 7 万。对一款成交单价超过 42 万且基盘原本就不大的 MPV 车型来说,相当惊艳了。恐怕隔壁的岚图梦想家和极氪 009 看了这份成绩单都会眼红。
对腾势品牌而言,腾势 D9 只能算是成功开局。在 4 月举办的上海车展上,腾势又带来了 SUV 新车腾势 N7,官方数据显示, 7 天订单量就达到了 10569 辆。照这一态势,腾势 N7 必成爆款无疑,毕竟 SUV 的需求量可比 MPV 大多了。
广汽埃安的表现可以用闷声发财来形容。今年 1 月,埃安销量仅 1 万辆出头,2 月销量则狂飙至 30086 辆,3-4 月埃安持续发力,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 4 万辆,其中,4 月销量达 41012 辆。而 1-4 月,埃安累计销量已经来到 12.13 万辆,同比增长 120%,成为继比亚迪之后,表现最为抢眼的国产新能源品牌。除了销量大幅攀升,埃安的产品结构也得以优化,高性价比的 AION S 和 AION Y 成为家用主力,网约车占比则大幅下降。此外,埃安还向 30 万级中高端市场输出了昊铂 GT。埃安接下来的表现会如何,还真值得好好期待下。
深蓝与极氪处于同一水平线 辆,目前深蓝只有 SL03 一款在售车型,能拿到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下半年,深蓝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旗下第二款新车深蓝 S7 应该会在 6 月上市,这也是一款能走量的 SUV,在它的助推下,深蓝加入万辆俱乐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极氪 4 月共交付 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8101 辆新车,环比增长 21.6%。目前极氪交付的车型是极氪 001 和极氪 009,两台车的平均单价分别去到了 33.6 万元和 52.7 万元。显然,接下来几个月,极氪要想大幅提升增量还得靠极氪 X。但客观讲,无论产品本身还是定价策略,极氪 X 的竞争力都很强。笔者大胆预测一把,5 月份,极氪的销量应该会升到 1.5 万辆左右。
至于其它品牌,虽然也有各自的亮点,但整体交付量都在两、三千辆,仍处于高危线上。具体来看:东风岚图 4 月交付 3339 辆,上汽智己交付 2009 辆,上汽飞凡交付 1248 辆,北汽极狐Kaiyun 开云交付 1812 辆。如何在产品上排兵布局,尽快将月销提升到 5000 辆的水平,是它们需要共同应对的问题。
4 月,理想交付量为 25681 辆,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过 2 万,其中,理想 L7 在首个完整的交付月份实现交付过万。蔚来 4 月交付新车 6658 辆,环比下跌超过 35%,比 3 月销量少了近 4000 台,大幅掉队。接下来,蔚来能否重回大幅反弹,就看它的新品策略执行是否顺利。目前全新 EC7 已开启交付,ES6 的换代车型以及新款 ET7 也将在 5 月内交付。
除了销量压力,蔚来还面临来自用户端的舆情压力,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蔚来 ES7 车主 维权 风波后,近期因蔚来单方面宣布调整部分车型首任车主权益(取消免费家充桩改由付费安装,将每月免费换电次数统一下调为 4 次)再次惹怒老车主。其 4 月销量大幅下滑与这些争议也有很大关系。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蔚来想要销量回暖,必须同时解决产品与用户层面的问题。
小鹏 4 月交付新车 7079 辆,环比微增 1.1%。新款 P7i 的到来算是为小鹏救了场。但对于继将上市的小鹏 G6,业内不少认为,小鹏 G6 是一款中型轿跑 SUV,其车身尺寸及造型和 Model Y 非常接近,如果价格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它很难抢Kaiyun 开云到大的订单。俗话说 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 ,小鹏 G6 能否成为小鹏今年的 定心丸 ,就看何小鹏同学能否定出一个 人间清醒 的价格。
哪吒 4 月共交付 11080 辆新车,同比增长 25.7%,旗下中高端车型哪吒 S 在 4 月的交付量达 2237 辆,说明哪吒在产品结构优化上已初见成效。此外,哪吒还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全新的哪吒 GT,起步价 17.88 万,是同价位中唯一一款双门电动跑车。笔者也刚刚试驾过这款新车,整体性价比的确不错。可以预计,今年哪吒月销持续稳在 1W+,不是什么难事。零跑汽车 4 月共计交付 8726 辆,主要靠 C01 和 C11,两款车型销量占比超过 83%。零跑在 3 月初借发布 2023 款新品进一步拉下售价,目前看来,其低价策略确实有效果。
AITO 问界在 4 月共交付 4585 台,表现不太令人满意。不过,问界 M5 高阶智能驾驶版本已在上海车展前上市。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它首次搭载了 HUAWEI ADS 2.0 阶智能驾驶系统,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能带来更接近于 L3 的智驾体验。余承东甚至称之为 智能驾驶天花板 ——这话到底是纯自嗨还是有实力,5 月即可见分晓。
恕笔者直言,今年新能源市场的洗牌首先拿新势力开刀。3 月由燃油车引发的价格战已经波及到新能源,不少品牌在 4 月打出 油电同价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随着新能源产业链的稳定,电动汽车的价格还会持续下跌,毕竟电动车Kaiyun 开云的结构比油车简单得多,没道理不比油车便宜。
一旦价,新势力最伤不起。要想打价格战,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成本竞争有优势,目前新势力的研发制造以及供应链体系都不成熟,采购成本高,再加上高昂的技术使用费、代工费,很难做到降本增效;其二,必须亏得起,虽说大厂也面临着降本的压力,但它们是有 余粮 兜底的,而新势力基本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想拿人的钱打价格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打不了价格战,就抢不到份额,最后的结果就只有一个,不断被边缘化,然后被洗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