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产销量分别达到172万辆和165万辆,同比均上升,增幅分别为11.8%和11.1%。由于去年同期为春节月基数低,叠加部分车企降价促销,销量同比有所上升;但由于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燃油车购置税政策退出,需求透支前置及整体消费疲软,2月累计产销分别实现312万和311万,仍处于负增长状态,同比降幅为15.1%和13.8%。
出口市场表现突出,2月出口2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5.9%;重点车企方面,奇瑞出口量继续保持强势,2月出口5.3万,领衔企业出口销量排行榜,上汽和特斯拉分别出口4.1万和4万辆紧随其后;比亚迪继续保持最大出口增速,2月出口1.5万辆。
自主品牌持续向好。2月自主品牌销量89万辆,同比上升38.1%。市场份额继续走高,为53.7%,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的突出表现助力其销量及市场占有率扩张。特斯拉年初降价效应持续,2月销量7.4万辆,同比上升31.3%,促进美系销量同比上升10.6%。日韩销量28万辆,同比下降21.3%,是21年正常销量月份以来最低水平(剔除21年2月春节月、22年4月上海封控)。随着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特别是新款秦PLUS DM冠军版把新能源车型价位拉低与燃油车持平,对卡罗拉、雷凌等日韩系车型影响巨大。
全车身类型销量同比上升。2月轿车和SUV销量分别为73万辆、83万辆,同比上升6.2%、13.2%;同比销量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A级SUV和B级轿车,同比增加6万和2.7万辆;车型贡献主要来自于A级SUV 比亚迪宋Plus、元Plus,B级轿车比亚迪海豹、蔚来ET5。市场份额方面,SUV份额维持高位,2月份额为50.2%,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轿车份额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2月市场份额43.9%;MPV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到达4.4%市场份额。
从车型排名来看,日产轩逸重回轿车市场销量榜一位置,比亚迪秦Plus和特斯拉model 3位列二、三名。轩逸2月销量3.4万辆,同比基本持平,环比销量翻番。3月10日中期改款轩逸上市,新款上市前销量环比大幅上升主要源自于老款清库降价力度大。比亚迪秦Plus 2月销量2.7万辆,2月10日2023冠军版上市后,随即开启A级车“油电同价”时代,终端预定火爆。上市不到一个月,2月同比上升21.9%,环比增加近1.4倍。对比中期改款轩逸与新款秦Plus,在外观设计、价位、油耗、空间、科技等方面比亚迪秦Plus都略胜一筹,加上比亚迪目前在国内市场的高认可度,预计3月轿车市场轩逸和秦Plus的竞争将更加血雨腥风。2月SUV车型销量榜中,特斯拉Model Y以5.1万辆高居榜首,年初降价效果持续作用。比亚迪宋Plus、元Plus紧随其后;MPV市场中,腾势D9继续强势第一。
新能源重回高位增长,燃油车持续下跌。2月新能源销量50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9.8%,市场份额再次突破30%,同比增加8.9个百分点。燃油车104万辆,同比微跌2.1%,份额下降8.9%。新能源市场和燃油车市场持续分层中:新能源持续增量,燃油车如何挽回颓势。燃油车库存高企、1-2月销售不佳,叠加1月特斯拉降价率先挑起新能源车价格战,2月比亚迪秦Plus新款上市变相降价,爆款新能源车价格深入燃油车主力阵地,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燃油车被迫采取降价措施与新能源车正面对战:湖北政府联合东风系汽车为主的多家车企推出巨额购车补贴,随后东风本田、一汽集团、奇瑞、吉利、上汽大众等主机厂纷纷跟进降价,价格战全面爆发。短期看,多地地方政府会积极跟进,加快出台汽车促销政策来鼓励当地汽车消费;同时部分车企也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出限时保价的方案,但总体上难以逆转消费需求不足以及消费者观望心态。长期来看,以价换量固然能有效解决当前库存和保住市场份额等问题,但并非良策。此次燃油和新能源大降价,将加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竞争和淘汰,而高性价比产品是产业进入淘汰赛和科技平权时代的重要保障。
纯电显著上升,插电混持续强势。2月纯电市场销量35万辆,同比增长44.5%;插电混销量14.9万辆,同比增幅翻番。由于去年同期为春节月基数低,同时叠加新能源车企降价效果显著,纯电和插混市场回暖明显。
新能源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加明显。2月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中市场份额为77.9%,同比增加6.1个百分点,主要增量贡献来自于比亚迪、广汽埃安和上汽乘用车。从不同玩家阵营角度看,2月新能源玩家销量均同比上升,其中传统自主和自主新势力上升显著,分别上升80%和40%。市场份额方面,传统自主2月市场份额67.8%,同比上升7.5%,其他玩家均同比下降,其中自主新势力2月销量5万辆,继1月份夺得当月自主新势力销量冠军之后,理想汽车再度夺得了2月份自主新势力销量冠军的位置。理想汽车2月销量1,6620辆,同比上升97.5%。进入2023年,理想汽车销量表现比较强势。哪吒汽车位列自主新势力2月销量排行榜第二,销量重回到“月销1万台”之上,2月新车交付量为1,0073辆,同比上升41.5%。蔚来汽车2月交付量9962辆,位列第三,销量同比上升54.4%。值得一提的是,2月自主新势力销量前3名理想、哪吒和蔚来面对激烈的价格战分别推出了90天保价协议和表明了不参与价格战的态度。
纯电汽车市场中,全车身类型均同比上升,其中轿车和SUV分别上升28.3%和67.4%。A级轿车(埃安S、MULAN热销)、B级轿车(ET5、海豹新车上市)和A级SUV(埃安Y、元PLUS热销)增量贡献最大,助力轿车和SUV市场同比显著上升。特斯拉降价促销成效显著,Model 3和Model Y分别持续占据纯电轿车、纯电SUV车型销量排行榜榜首。
插混市场中,各车身类型销量均同比大幅度增长,轿车销量4.6万辆,同比上升87.5%;SUV销量9.4万,销量同比翻番。比亚迪超级混动产品热销助力A级插电混市场增量贡献最大。插电混销量大幅度上升得益于自主品牌、新势力品牌新产品不断布局和终端消费者对插电混产品的认可。比亚迪汽车在插混市场一家独大,占据插混轿车、SUV车企销量排名第一,热销车型包揽轿车、SUV车型排名前三名。
新能源价格潮流3月开始迅速蔓延至燃油车,目前已有近50个汽车品牌通过官降、补贴等多种不同形式加入到价格战中。随着国六a清库存的压力,各地方政府新一轮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刺激需求释放、车企厂商补贴促销力度加大,短期内将对销量产生一定的刺激,但降价毕竟无法成为长久之策,对后续汽车市场的秩序也将带来不小压力。不少消费者预期随着价格战升温,反而让一些消费者产生了持币观望的态度。综合以上因素,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3月乘用车市场产销量分别将会实现189.9万和192.4万辆,同比上升0.9%和3.2%。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