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官网,网站,入口,体育,kaiyun,APP,kaiyuncom

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开云: 全球高端精彩平台(Kaiyun)
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07
 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基地。如浙江台州,江苏太仓,广东清远,湖南汨罗、永 兴,以及天津等地的一些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就是如此。 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有助于实现 “十一五” 节 能降耗减排目标。废钢铁、废铝、废塑料等,生产时消耗 能源资源, 属于载能产品;用来生产新的产品可以达到节 能、降耗、减排的效果。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再生资源产 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

  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基地。如浙江台州,江苏太仓,广东清远,湖南汨罗、永 兴,以及天津等地的一些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就是如此。 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有助于实现 “十一五” 节 能降耗减排目标。废钢铁、废铝、废塑料等,生产时消耗 能源资源, 属于载能产品;用来生产新的产品可以达到节 能、降耗、减排的效果。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再生资源产 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即使在发达国家, 旧物拆卸 和分类的部分工作也由手工完成。 据有关研究, 全国再生 资源回收企业达 5000 多家,回收网点 16 万个,回收加工 厂 3000 多个,从业人员超过 1000 万人。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对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 实 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 减轻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 ; 对 于提供就业机会,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资源再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取得不少成绩, 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包括:回收体系不健全,经营不尽规范,加工 利用技术较为落后, 法制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等。 这些问 题既有产业发展本身的问题, 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 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较乱 回收企业规模小, 违法销赃、 偷税漏税现象在一定程 度上存在 ; 回收环节多, 废品从居民手中到最终用户要经 过多次转卖,增加回收成本;社会回收体系受利益导向, 一些利用价值不大的废品得不到回收, 如废塑料。 废塑料 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尤其是厚度小于 0.025毫米的超 薄塑料袋,因回收利用价值不大,往往被随手丢弃,不仅 带来视觉污染,还为治理留下长期隐患。监管不到位,一 些企业无照经营,自行收购报废汽车,私下改装或拼装, 干扰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秩序, 甚至留下安全隐患。 一些国 家甚至将井盖丢失归罪于中国的废旧物资进口, 影响我国 的国际形象。所有这些均要通过制度安排加以规范。 (二)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二次污染问题突出 从总体上看,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企业规模较 小,不足 50 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大一部分。再生资源加 工利用技术水平低,大量的再生利用资源企业土法上马, 以手工为主, 小作坊或家庭作坊式生产, 一些企业用的打 包、压块、剪切设备是 20 世纪 60~70 年代水平。不仅浪 费资源污染环境,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还给再生资源产业留下了不好的名声。 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三)缺乏优惠政策,增值税抵扣依据设置不合理 我国没有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优惠政策, 导致利废企 业经营困难。 由于利用废旧物资加工生产的企业不享受优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报废汽 车、废旧五金、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废轮 胎、 废橡胶等废旧物资迅速增加。 其中的一些经过回收和 加工处理, 可以重复利用或再生利用, 这就为我国再生资 源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在对废旧物资回收、 分 类、 流通和加工利用等活动的系统研究基础上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2006 年应急项目“促进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 的政策研究” 编号70641001~70641009) 总结我国再生 , , 资源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以便为制定相关政策奠 定基础。 一、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提高自然资 源利用效率, 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修 旧利废、 物尽其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 是提高资 源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 (一)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 30 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区域性集散市场初步形成,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回收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功能逐步完善。 新中国成 立初期, 全国建立了各级物资(包括金属回收)和供销合作 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两大体系,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善 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改革开放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 制的日臻完善, 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回收体系, 由于 回收人员的分流、 改行或退休而逐步萎缩;特别是物资管 理部门撤销以后, 一些地方物资和供销社系统回收公司所 起的作用在下降。 另一方面, 进城务工农民大量进入回收 行业, 以企业或工业园区为龙头的、 利益导向的社会回收

  惠政策, 只能从经营单位取得的销售发票按面额10% 抵扣 进项税。现行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 17%,购进废旧物资的 抵扣税率为 10%。计算发现,利废企业即使没有任何增值 也要缴纳 4.53% 的税款。也就是说,由于没有优惠政策, 利废企业要多付增值税,从而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负担。 同时, 在再生资源产业的增值税设置上也存在不合理的问 题。 由于从城乡居民手中收购废物不可能有税务发票, 回 收经营企业为降低成本, 将企业或个体户销售的废旧物资 变通为自行向居民或非生产经营单位收购, 违反规定开具 收购凭证入账, 即做假账。 回收经营企业与利废企业联合 避税问题时有发生。 (四)废物进口政策不明确,配额管理尚需完善 对废料进口管理以及沿海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受 舆论左右, 出现政策摇摆情况。 1996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等 五部委局联合颁布的 《固体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 定》 ,加强“七类”废物定点企业管理和配额制。七类废 物是我国铜、 铝等有色金属的主要来源, 但拆解过程中易 造成污染, 实行定点审批制度, 要求拆解加工企业具备一 定条件, 出发点是好的。 但不顾生产能力只给每个企业每 年 5000 吨进口指标,留下指标倒卖和 “寻租”空间。 由于 进口废物体积大、附加值较低,运输超过 200 公里基本无 利可图。 内地企业申请的指标大多卖给了沿海企业, 滋生 出一些指标“倒卖”专业户,还增加管理部门与地方的矛 盾。 (五)法规不健全,废物回收责任不明确 从总体上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规不完善。 我国只 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没有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的法规, 也没有再生资源利用条例。 对废弃物主要强调了 处理处置,对回收利用在法规上不够明确。如《报废汽车 回收管理办法》 ,强调“五大总成”必须以材料形式回收, 虽然对规范报废汽车市场、 减少安全隐患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但也使蕴含在产品中的附加值全部丧失。当然,如果 汽车使用过度会多耗油降低能源利用效率, 但如果报废汽 车只能回炉也不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 发达国家根据 “谁 污染谁处理”原则,实行生产者责任制,回收费用一般由 消费者承担;消费者随意丢弃废旧汽车或废旧家电, 将受 到经济处罚。我国虽然在有关法律中明确了产品回收责 任,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回收主要由利废企业完成, 增加了回收利用企业的生产成本, 这也是再生产品价格高 于原生产品的重要原因。 (六)认识不到位,妨碍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受资源意识、 环境意识以及资金、 技术、 设备、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 人才、 市场等方面的影响, 各级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 发投入不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处理方式处于较低水

  [内容提要]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回收体系发生很大变化,形成一些区域性集散地和交易市场, 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混乱,回收环节多,企业规模小等问题。本文讨论了政府 如何适应变化了的回收体系的管理和服务需要、国际通行的“废物丢弃付费”制度为什么在我国难以实行、如 何改变利废企业技术水平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并提出整顿和规范回收体系,发展二手货市场,加大再生资源 加工利用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进口废料实行园区化管理,完善法律 法规和标准,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再生资源现状问题建议

  体系也逐步发展壮大, 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关研究表 明,全国每年约 50 多万吨废铝、40 多万吨废铜、近 30 万 吨废铅由是社会回收体系回收起来的。 废旧物资回收体系 的调整和发展,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形成一些区域性集散地和交易市场。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特别是城市居民日常用品更新 速度的加快, 淘汰下来的一些物品还有大半新、 甚至是全 新的, 可以继续利用, 从而带动废旧物品从大城市到中小 城市、 再到农村的二手货的流通, 这可以从不少城市周边 分布废物回收、加工、交易市场得到佐证。同时,随着国 内资源供应紧张, 废料进口成为沿海港口附近地区出现的 一种新产业。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广东、浙江、江苏、 上 海、天津等沿海地区,进口、拆解废金属逐步发展形成较 大的产业规模;山东、 河北等省也是进口拆解废金属产业 发展较快的地区。中部地区的湖南汨罗、永兴等地,再生 资源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特色。 (二)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有关研究, “十五”期间,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总 量约 4亿吨, 年均回收量在 8000万吨左右, 年均增长率在 12% 以上。2006 年,我国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主要再 生资源的回收总量达 10275.5 万吨,总值 2420.98 亿元, 占当年 GDP20.94 万亿的 1.15%。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进口, 成为资源供应的一个重要 补充。虽然铜、铁、铝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废钢 铁、 废铝等则是可以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的。 开发利用这 些资源, 不仅可以增加资源供应, 还可以减少自然资源开 发对生态的破坏和污染物排放, 从而减轻经济发展的资源 环境压力。 一些没有原生资源的地方, 通过废旧物资的回 收利用或进口废物的拆解加工, 发展成为相关的原料生产

  平。社会上对资源再生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一些可以用作为原材料的废物,如废塑料、旧轮胎等,均 看作是“洋垃圾”被限制或禁止进口。再生资源往往被认 为是“垃圾”和“破烂” ,回收人员受到某种程度的歧视。 有人认为在中国发展再生资源产业还为时尚早,有人对 “再制造”不了解不熟悉,当商品冠以“再制造”或“再 循环材料生产”时,便认为其质量有问题。所有这些,均 影响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 在国家统计 体系中, 要求统计规模以上企业, 但再生资源产业的很大 一部分在规模以下,从而导致我国再生资源利用率的失 真。 三、发展再生资源的对策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做 出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 环节尽可能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另一方面, 再生资源产 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有利于提高 资源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 要途径。 根据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研究提 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迫在 眉睫。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整顿和规范废旧物资的回收体系 应充分利用社会自发形成的再生资源集散地和交易市 场, 整顿并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对特种物资的回收应 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加强管理, 包括多部门联合执法, 清理不规范的回收企业, 从根本上解决盗窃问题;建立回 收、 加工利用企业的诚信档案, 并作为绿色信贷和相关活 动的参考依据。理顺回收渠道,减少回收环节,以降低利 废企业的回收成本;建立信息系统,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 实现再生资源的信息 传播和资源共享;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废物流运输成本。 尽可能降低回收体系的管理成本, 政府应特别关注那些价 值小的再生资源的回收,保证废电池、废轮胎、废塑料等 废旧物资能收集起来 重视有害环境的再生资源回收和集 ; 中处理处置 发挥企业或园区为龙头的社会回收体系的作 ; 用,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 (二)发展二手货市场以利废物的再利用 一方面, 旧物利用是最大的资源节约, 因为任何加工 过程都要消耗能源、排放废物;另一方面,有些报废产品 的再利用不利于提高资源效率, 如报废的冰箱再用要多耗 电,报废汽车再用会多耗油。这就需要变废为宝,通过再 制造提高产品质量, 进而达到提高资源效率的目的。 发达 国家出台政策激励旧货再用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 鉴。 如美国虽然是一个奢侈型的国家, 但他们也重视旧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