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把农村污水治理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根据基层反映和调研发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友东介绍说,一是农村污水排放标准适用性不强,缺乏因地制宜制定排放分级分类标准。二是监管制度与行动方案缺少统筹规划,污染治理未能形成合力。农村的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环境保护分属不同部门牵头,存在治理与监管权责不明、职能划分不清的现象。三是农村污水布局分散、情况复杂,难以统一污水处理模式。农村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与人畜粪污构成,呈现自然村落点状分布,不利于管网收集;排污水量波动大,不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含量不稳定,不利于技术标准统一等,且乡村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设施运营效率与污水处理率低下。此外,目前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以财政投入为主,基层群众对于污水处理的参与意愿不强。
为此,高友东建议,科学制定农村污水排放的分类分级标准。根据农村污水污染物特征,从环境暴露、效应识别、风险评估等方面,加强农村污水污染物的成分剂量、作用时间及环境效应等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污染与可自行Kaiyun App下载 全站净化间阈值。根据受纳水体的质量与特点、排放途径特点等因素,科学规划功能受纳水体、非功能受纳水体与可受纳排放量,进一步细化污水排放的分级分类标准。充分考虑资源化利用与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等因素,在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上,因地制宜优化污染物监测指标与黑臭水体整治,做好技术衔接。
疏通政策堵点、统筹规划污水排放与水体治理的技术标准与监管权责。高友东介绍说,以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在国家层面修订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南等,推动各省市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黑臭水体判定和治理标准。在国家层面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监督、协调帮扶机制,打通城市与农村、省市交界间污染排放、黑臭水体整治的监管堵点,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形成城乡结合、上下联动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动科研单位与技术部门的技术帮扶,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制定阶段性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技术指标的均一性与衔接性。
做好技术储备,分区分类制定科学处理方案。高友东表示,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高效厌氧反应器、化粪池+人工湿地、小型活性污泥系统等,适于我国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工艺的深入研究与落地应用,将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深度融合,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集成技术开发,根据南北方及各地农村生产生活特点,推进包含农村Kaiyun App下载 全站厕所革命、污水处理与重复利用、黑臭水体整治的集成技术开发,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思路,以散户分散处理、村庄适度集中、个别就近纳入管网的方式,分类分区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根据自然条件、环境载荷以及生态环保,制定长远规划,将水资源再生、还田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储备一批适合农村未来发展不同阶段的环境保护集成技术与治理标准。
将污水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步推进,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高友东指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新农村建设作为整体工程,统筹规划与推进,协同污水治理与环境保护,逐步引导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切实加强生态环保与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扭转固有生活理念,改变传统排污习惯,树立文明生活方式,强化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在建设美丽乡村与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基础上,引导基层群众从污水治理与环境保护的旁观者,向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主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