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今年的全国两会,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全国政协会议,新能源成为了委员口中的高频词。
“利用戈壁、荒漠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助于生产更多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作为环境资源界别的政协委员,国家电投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此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光伏治沙上。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加快发展新能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举措。
当前我国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扎实推进荒漠化治理工作,光伏治沙正成为荒漠化土地治理的新方案。
近年来,相关部门、各地区和企业积极规划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光伏发电企业,国家电投全力推动世界一流光伏建设。截至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5330万千瓦,稳居全球第一。
“立足清洁能源产业优势,国家电投创新能源生态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友好协调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光伏治沙’之路。”钱智民说。
我国风电、光伏技术可开发规模约130亿千瓦和1600亿千瓦,其中超过一半位于荒漠化区域。在钱智民看来,利用荒漠化土地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强电氢对石油、天然气的替代,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
为此,国家电投在率先推行光伏治沙、光伏+生态修复等技术基础上,首创提出产业化、绿色化、效益化的“沙源地生态治理+绿色能源生态产业”可持续防沙治沙模式,积极探索一条能源与生态治理创新、融合发展的道路。
在青海共和县打造的“光伏+农牧业+治沙”生态圈,植被覆盖度增加29%,荒漠戈壁变为优质牧场。在内蒙古磴口和阿拉善地区治沙约1万亩,植被覆盖率由8%提高至77%。这些可持续防沙治沙模式被纳入《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
钱智民认为,上述示范成果若运用到北京风沙源地治理,将大幅增加北京及周边地区清洁能源供给,促进农村农业增产增收,巩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北京风沙源地主要包括内蒙古21.7万平方公里的‘四沙漠三沙地’,及蒙古国中南部35.3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内蒙古可治理面积8.2万平方公里,其中3.3万平方公里可建设新能源约14亿千瓦,超过我国现有电力总装机的一半,年发电量约2.4万亿度,相当于20个北京市的年用电量。”钱智民表示,这些电量靠外送消纳几乎不可能,但若就地转化成绿油气,约相当于9000万吨油当量。
光伏治沙利国利民,同时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钱智民在提案中建议,由相关部委牵头设立治沙联盟指导委员会,支持北京风沙源地光伏治沙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工程,由国家电投承担治沙联盟牵头单位的责任,以此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目前国家电投正在联合相关单位深入开展光伏治沙相关示范工程,已与33家国内外技术机构、36家机构及多个国内外组织达成合作意向,初步打算组建技术、产业、、国际合作等四个治沙联盟,共同打造光伏治沙最优发展模式。”钱智民表示,国家电投正以自身优势创新清洁能源保供实践,助力中国光伏产业在本世纪实现飞跃式发展。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